雄偉神奇的大巴山連綿起伏,云遮霧繞,山青水碧。這里有巴人先民燦爛的歷史足跡,有工農紅軍熱血書寫的英雄故事,更有大巴山巴人后裔改革開放建設家鄉的交響樂章……
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,草豐水美,牛羊肥壯。“吃的是,喝的是山泉水”,富含硒鍶等微量元素的水土使這里的牛、羊、豬肉質特別細嫩,營養尤為豐富,宣漢黃牛巴山黃羊享譽中外。
依托大巴山良好的綠色生態支撐的山區畜牧業,在巴人故里四川宣漢冉冉升起了一顆肉制品生產的明星企業——四川巴人村食品有限公司。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五年三月,是以公司+基地+農戶為經營模式的綜合性肉制品生產企業,為四川省達州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。花園式工廠占地面積21畝,有現代化標準廠房16000余平方米和各種現代化生產線及設備,總資產3800萬元。管理人員21人、技術人員52人、職工195人,年生產能力10000噸,其中罐頭生產6000噸,休閑肉制品4000噸。商標為、公司于二00五年取得罐頭及肉制品兩個生產許可證。現有各類產品50余個,其中巴人村“三寶”;手撕牛肉、花茶牛肉、燈影牛肉倍受消費者青睞,“子弟兵”、“野戰排”、“陸戰隊”等特色風味罐頭食品暢銷邊,海防部隊及油田、礦山。罐頭生產具備出口創匯能力。
依靠質量求生存,依靠科技求進步,依靠創新求發展。現代的企業制度,科學的管理理念,嚴格的質量意識,精湛的工藝技術標準和顧客的服務宗旨,已牢固樹立在巴人村每個員工心中并貫徹于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……
企業文化:
由于巴國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,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疆界,沒有一個穩定的中心,史書上對其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狀況的記載是語焉不祥,更多的是推測,是傳說。因此巴國歷史披上了各種各樣的神話色彩。要揭開其朦朧的面紗、探究其奧秘,只有去找尋巴人的足跡--文化遺存,才能得其底。
據考古發掘,川東地區史前文化發端于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,其代表性古人類是“巫山人”。結束于距今4000多年前,即新石器時代末葉,其代表性文化是“巫山大溪文化”。約4000多年前,巴人先民們就世世代代在川東地區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。他們戰天斗地,自強不息,創造了燦爛的巴文化。巴國的地域大致在陜南的漢水上游,南及大巴山北緣,東至襄陽,春秋時有所擴展。戰國初期迫于楚的勢力,巴國舉國南遷至長江干流,先后在清江、川峽之間至川東立國。
1、巴人,古巴族人的簡稱,主要分布在今川東、鄂西一帶古代巴人不但作戰勇猛頑強,以致被稱為“神兵”,而且能歌善舞,極其樂觀。他們曾在商、周、楚、秦等強大部族的包圍中經過不斷征戰,在荒莽的大巴山、秦嶺中,在極為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,自強不息,世代繁衍。他們斬蛇蟒、射虎豹、獵牧捕魚、墾荒種田、興修水利、發展農業。這對川東地區,特別是大巴山一帶(包括宣漢)經濟文化的開發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巴人的歷史充滿神奇色彩。關于巴人的祖先就有“太暤氏”(《山海經.海內經》)、“黃帝”(《華陽國志.巴志》)以及“稟君”(《后漢書.南蠻西南夷列傳》引《世本》)諸說。
2.巴人詩歌
一種招魂的陰陽小調行走在鄂西
被時間蠶食的鐘面上,
露出它憎面牙齒和祥和的肌膚;
如今的深山早已經沒有了出沒的山彪
老虎的親戚遠走他鄉
驅鬼的靈舞,
在沒有悲情的歲月
變身為一道道街頭風景;
楚國大地上,那些巴人風情的佼佼者
早已不再是他們族人的同鄉。
在線留言
溫馨提醒:找產品,多留言,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!為保障您的利益,建議先考察,再合作!